
2019年10月31日早晨,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东滩沿海大堤内侧的槐树林(121°42′52″E,31°1′48″N,海拔2 m)观察到2只绣眼鸟Zosterops spp.,并拍摄到其中1只(图1)。该鸟体型小,具明显的先端断开的白眼圈;额部和头背暗绿色,喉及臀部黄色,胸侧及两胁晕染浅葡萄红色,腹部灰白色;嘴黑,下嘴基铅灰色;脚深灰色。在中国东部地区广布的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前额浅黄绿色,胸及两胁污白,腹白。迁徙经过上海的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胁部栗红色,下嘴基铅粉色。本次记录的个体与上述2种绣眼鸟明显不同,对照《世界绣眼鸟图谱》(茂田良光,高田繭草,2016)的描述,确定此次记录为日本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。
此后,据“生态南汇”微信公众号的“南汇东滩鸟类观察2019年第12期”推文报告:在同一地点,章麟于2019年11月30日观察记录到6只日本绣眼鸟;Kai Pflug于12月2日拍摄到1只(图2);2019年12月7日,邓郁在张家港也拍摄到1只(图3)。
作为鸟类中物种分化速度最快的属之一,绣眼鸟属Zosterops的分类关系较为复杂,近年来采用分子系统学手段,导致很多物种的分类地位发生改变。在《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(第三版)》(郑光美,2017)中,记载了暗绿绣眼鸟Zosterops.
japonicus的Z.
j. simplex和Z.
j. hainanus 2个亚种在中国的分布,而未记载指名亚种Z.
j. japonicus。Lim等(2019)利用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,厘清了包括Zosterops japonicus等在内绣眼鸟属的系统发育关系,把分布于库页岛、日本、朝鲜半岛南部沿海等地区的Z.
j. japonicus等15个亚种合并为独立种Zosterops
japonicus,中文名为“日本绣眼鸟”;而把分布于中国东部(含台湾)和越南北部的Z.
s. simplex等5个亚种认定为Zosterops
simplex,中文名是“暗绿绣眼鸟”。《IOC World Bird List v10.2》(Gill et al.,2019),《The eBird/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: v2019》(Clements et al.,2019)和《HBW-BirdLife Version 4.0》(van Balen,2019)均采纳了这一观点,对绣眼鸟属下分类信息作了相应调整。2019年9月,“中国观鸟年报-中国鸟类名录7.0”(中国观鸟年报编辑,2019)据此发布暗绿绣眼鸟Z. simplex在中国分布,但未收录日本绣眼鸟Z. japonicus。2020年,杨玉祥等根据数笔观察记录已将Z.
japonicus正式列入“2020年台湾鸟类名录”。本文的记录表明,日本绣眼鸟冬季在中国华东地区也有一定分布。
张笑磊1, 邓郁2, Kai Pflug1,
张东升1, 3, 4*
(1. 上海市生态南汇志愿者协会,上海200000; 2. 苏州嘉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苏州215699;
3.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示范中心,上海201306;
4.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(上海海洋大学),上海201306)
*通信作者, E-mail:dszhang@shou.edu.cn
致谢:感谢刘阳、钱程、章麟和张耀文等提供意见和信息,以及在查找资料上提供帮助!